鏡頭是攝像機的眼睛-監控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4-05-05 10:46:4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鏡頭是攝像機的眼睛,其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攝像機成像畫面是否清晰。因而若要實現攝像機的效能最大化,除了攝像機自身攝像組件與電路設計優良外,還需為其選配一款適當的鏡頭。不同的鏡片組合,成像距離也各有長短。為滿足用戶對不同視覺距離與角度范圍的需求,廠商相應產出不同類型的監控攝像機鏡頭。在選購時要看清各項參數,高清便可輕松伴隨。
行車監控日趨明顯 攝像機鏡頭選擇你可知曉
鏡頭座的匹配。也就是C與CSMount必須相互匹配。當然,在目前大部分采用5mm配接環下此問題不大,不過在安裝環節故障層出不窮。
光圈范圍大,即f值由小到大的數值范圍越大越好,由此能使搭配的攝像機對環境光線條件的適應足夠應付任何光照條件變化;
鏡片鍍膜要均勻。目前質量較高的鏡片的鍍膜都是多層復合型鍍膜。復合型鍍膜可有效地抑制逆光及光線散射,以使攝像機避開光線造成的畫面不良影響;
非球面的鏡頭搭配應用,無論百萬還是非百萬攝像機應用,搭配非球面鏡對攝像機畫面光線的整體平均度皆有很大改善。因為非球的鏡頭,在清晰度、對比度、畫面亮度上較之球面鏡頭皆有較好的效果;
最好選用有焦距、景深或光圈都有固定鎖定的調節螺絲。因為鏡頭應用在各種不同環境及固定條件下,如果有此裝置可以避免已調節好的畫面因攝像機震動而發生畫質變動;
選用與鏡頭安裝方便及大小結構適合的攝像機,過大或過小的鏡頭都會給攝像機安裝調整或施工上帶來不便,尤其是結構較為復雜的鏡頭更需謹慎采用;
紅外線鏡頭的選用不是絕對的,在(Day&Night)日夜型攝像機與(Low-Light)低照度攝像機匹配上要慎之又慎。而ICR(彩轉黑)攝像機對IR鏡頭沒有偏好,相反,在黑白條件下,IR鏡頭反而可能是一種過度的功能浪費;
透過攝像機對紅外線波場的感應范圍來選擇(LD低散射光學鏡片)鏡頭。一般IR的紅外線感應波長約是在300-750nm范圍,但如果存在透霧的需求,那么攝像機及鏡頭在紅外線感應波長上都必須要達到700-950nm的范圍,因為只有波長達到該范圍,才能發揮透霧的功效;
鏡頭在攝像機的搭配上還必須注意口徑上的搭配,過去單純的1/2、1/3及1/4英寸口徑已經不是定律,隨著CMOS感光芯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小取像口徑尺寸出現,鏡頭的搭配口徑大于攝像機的口徑這一原則依舊不變,然而該原則在工程中也時有造成錯誤的選型應用。
隨著高清監控發展的日趨明顯,安防行業技術慢慢走向成熟,高清攝像機的出現給安防系統的圖像質量帶來了大幅度的提升。針對安防系統,特別是道路監控應用領域,要求鏡頭能夠在全視角范圍內都具有高分辨率,如與1080p高清攝像機配合,鏡頭的分辨率要求在2M以上,簡單而言,就是對鏡頭的MTF曲線圖有較高要求。
一般監控系統中,特別是道路監控系統中,全天的光照變化很大,在首先保證鏡頭F8光圈內有較好的成像質量之外,用于夜間遠距離監控的鏡頭,其F值要求足夠小,以保證在較大相對口徑狀態下有良好成像質量。當然F值越小,鏡頭的價格越貴,如是大倍數的變焦鏡頭,其鏡頭價格要遠高于攝像機其他部分的價格。而在道路監控系統,特別是城市道路監控中選用的日夜兼用型鏡頭,除了鏡頭的光圈值之外,還要綜合考慮到燈光照明條件下的紅外光修正,以確保成像的清晰。
室外的監控系統由于光照變化大,一般要求使用自動光圈鏡頭。當然鏡頭的實際通光量,除了F值之外還與其他因素有關,如鍍膜、鏡頭的材質和鏡頭本身的尺寸有關。在測試中曾經發現同樣的F值,實際的通光量會相差20%。
監控鏡頭有哪些類別(根據應用場合分類)
廣角鏡頭:視角90度以上,觀察范圍較大,近處圖像有變形。
標準鏡頭:視角30度左右,使用范圍較廣。
長焦鏡頭:視角20度以內,焦距可達幾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變焦鏡頭:鏡頭焦距連續可變,焦距可以從廣角變到長焦,焦距越長成像越大。
細微鏡頭:用于隱蔽觀察,經常被安裝在如天花板或墻壁等地方。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