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屏行業人心煥散 怎樣才能復蘇?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唐人 2016-07-15 09:49:09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從蘋果的智能手機上市后,觸控顯示技術主要的創新差不多都是它在完成,由于蘋果除了中間更新過一次觸摸屏的結構外,它對觸摸屏的傳感器和驅動芯片幾乎沒有做過完整的升級,所有跟觸摸屏相關的交互方式仍跟它剛開始采用電容式觸摸屏的時候是一樣的。
自從蘋果升級到in-cell觸控顯示技術后,蘋果并不是拿參數或性能來吸引眼球,這讓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和觸摸屏行業都蒙圈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樣拿自己的觸摸屏參數或技術來進行有目的性的裝逼。
期間蘋果在智能手表上推出在兩個硬件間進行手勢傳情的功能后,也有部分的觸摸屏廠商和芯片商一起開發了所謂的字母手勢喚醒屏幕功能,不過由于沒有底層和APP的支持,暫時還沒有廠商能夠在安卓系統上實現蘋果智能手表的這個觸摸屏交互功能。同時由于行業所謂的字母手勢喚醒屏幕功能沒有很好的解決與底層之間的適配及資源沖突問題,該功能經常引起誤操作或功能失效,多數用戶也并沒有主動的開啟它。
除了上面這個推廣較廣一點的手勢喚醒功能外,其它還有一些小眾的懸浮觸控或邊緣觸控功能,也因相似的原因沒有為手機行業全面采用。在這種情況下,觸摸屏行業的技術創新從市場上的表相來看,在這兩年內幾乎是全面停滯的,大家除了埋頭擴產搶地盤外,就剩下刀刀見血的貼身價格戰了……
在沒有新技術新亮點的情況下,中、高端型用到的in-cell、on-cell觸控顯示技術絕大部分業務落到了面板廠商和模組廠商手里,除了參與全貼合加工外,其它業務幾乎與傳統的觸摸屏廠商無緣。并且隨著PC出貨量的萎縮,越來越多的傳統面板產能被填充到手機面板上,上游面板廠商們為了維持較高的工時產出,越來越多的把產能轉移到單價較高的in-cell、on-cell觸控顯示面板上,繼續擠壓傳統的GFF、TOL觸摸屏的市場份額。
觸摸屏行業的人員沒有了模仿對象后,面對前面的技術無人區,除了拿政府補貼的中國廠商仍在部分所謂的材料創新上繼續晃悠外,整個行業從技術進入了人心渙散的消退期。其中部分有較過硬技術的人員轉戰與電容式觸摸屏較相近的電容式指紋識別芯片與模組行業,另有一部分人則往上進入到了還有些工藝變化的蓋板玻璃行業里,仍然留在觸摸屏行業的“高手”,則只能傻等蘋果的“新技術”出來后,看能不能快速的破解與復制。
2015年蘋果推出3DTOUCH功能,曾短時間的引起了行業的震動,可由于蘋果的3D Touch實現要跨過多個行業,除了觸控功能外,還有線性馬達、信息編碼、底層交互等一大堆技術難以復制,觸摸屏行業真正被打了“雞血”的人很少,蘋果產業鏈外少有觸摸屏廠商在3D Touch上獲益。
即便是蘋果的供應商F-GIS業成和F-TPK宸鴻也難擋行情變淡。業成公布的6月自結合并營收為新臺幣30.36億元,環比增加17.89%,同比卻大幅減少43.96%。2016年第2季合并營收102.83億元,環比減少47.51%,同比減少26.10%,呈現大幅萎縮行情。宸鴻也不例外,其公布的自結6月合并營收新臺幣56.55億元,環比減少1.8%,同比減少19.4%。第2季自結合并營收新臺幣170.85億元,環比減少19.6%,同比減少28.0%,同樣也是大幅萎縮狀態。
雖然蘋果的下一代驗證機不斷的被泄露出來,然而在觸摸屏環節,蘋果仍然是采用同時測試in-cell觸控顯示、GG電容屏、GF2電容屏、TOL電容屏等幾種技術,除GG電容屏的實現難度稍大以外,其它in-cell觸控顯示、GF2電容屏、TOL電容屏的技術跟以往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硬要說有亮點的話,就是部分產品沿用了三星的曲面屏技術,增加了3D曲面全貼合工藝。
不過為了炒作一點新意,也還是有廠商在蘋果驗證機型的基礎上,推出一些像石墨烯、納米銀線之類的3D曲面觸摸屏來吸引行業的眼球,甚至有廠商還推出了直接在OCA上制作SENSOR電容傳感器的3D轉印觸摸屏、直接在3D蓋板上噴墨打印SENSOR電容傳感器的3D曲面觸摸屏。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不甘于死守智能手機或廉價平板產品,正在主動打開新的觸摸屏應用場景,把觸摸屏產品依附在傳統彩晶玻璃上,往智能家居產品或傳統白電領域滲透,由于面對的市場十分專業,并且消耗的面板面積是手機與平板的倍數增長,在局域市場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除此之外,觸摸屏行業就還剩下推行所謂的“工業4.0”來削減人力成本,繼續挖掘價格底線贏得市場,再也難見三、四年前那種“工藝”、“結構”、“技術”流派大比拼的熱鬧景象了。
評論comment